名句 | 留情传注翻榛塞,着意精微转陆沉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陆九龄的《鹅湖示同志》 全文: 参考注释留情看在情分或面子上而宽恕或原谅 对敌人毫不留情 传注亦作“ 传註 ”。解释经籍的文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释经则与传注参体,……传者转师,注者主解。” 宋 叶适 《金坛县重建学记》:“古今之义理準焉,虽更燔灭坏乱,而传注终不能汩,异説终不能迷也。” 明 唐顺之 《叶包庵先生寿序》:“先生治《诗》且三十年,虽一以传註为宗,然训詁名物之外,往往能深探古人之精微而发之于文。” 清 李渔 《闲情偶记·辞曲》:“曲之有白,就文字论之,则犹经文之於传註。” 见“ 传注 ”。 榛塞犹阻塞。《宋书·长沙景王道怜传》:“有旧沟引 渒水 入陂,不治积久,树木榛塞。” 明 宋濂 《吴公墓碣铭》:“且谓圣人之经一,而诸家异传,大道榛塞,职此之由,乃著三书。” 清 邓显鹤 《<船山遗书>目录序》:“ 魏 晋 以后,崇尚虚无,流为佛老,学术纷歧,世运榛塞,圣人之道唏矣。” 着意着力,刻意,精心,仔细 着意刻画人物肖像 精微精深微妙,也指精微之处 那幅画的精微之处也刻划得一丝不苟 陆沉(1) 陆地沉没 (2) 比喻国土沦丧,也比喻隐居 陆沉于俗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