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曾丰的《雨霁宿荐福寺遣问寺僧》 全文:松筠邀我梵王宫,耳目俱醒骨肉融。
 风雨收声禅入寂,烟云敛色法归空。
 出浮沤外不生灭,从浩劫来无异同。
 问数比丘皆卷舌,舌虽不卷亦无功。
 
 名句书法欣赏 出浮沤外不生灭,从浩劫来无异同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浮沤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灭,常比喻变化无常的世事和短暂的生命。 唐  姚合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诗:“走童惊掣电,飢鸟啄浮沤。” 宋  范成大 《石湖中秋二十韵感今怀旧而作》:“水天双对镜,身世一浮沤。” 明  无名氏 《赠书记·认男作女》:“老爷若放浮沤,情愿焚香顶礼,朝夕把恩酬。” 清  恽敬 《海会庵放生河碑铭》:“圣人愚人,善禽恶兽,如大海中浮沤,大空中飞尘。” 郭沫若 《女神·蜜桑索罗普之夜歌》:“无边天海呀,一个水银的浮沤。” 生灭(1).佛教语。依因缘和合而有,谓之“生”;依因缘离散而无,谓之“灭”。 南朝  宋  谢灵运 《<维摩经>十譬赞·电》:“倏烁惊电过,可见不可逐。恆物生灭后,谁復覈迟速。” 唐  顾况 《赠僧》诗之二:“更把浮荣喻生灭,世间无事不虚空。” 清  陈维崧 《念奴娇·春日同纬云南畊遍历南岳诸园林》词:“何限向来哀乐事,一笑浮沤生灭。” (2).犹生死。 唐  王维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 宋  范成大 《太师陈文恭公挽词》:“梦已 商 人奠,身犹 汉 相朝;古来贤达意,生灭两消摇。” 浩劫 巨大灾难 战争的浩劫 异同(1) 相同和不同之处  分别异同 (2) 异议 (3) 不一样,不一致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