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唐代张谓的《代北州老翁答》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安边安定边境。《汉书·赵充国传》:“选择良吏知其俗者捬循和辑,此全师保胜安边之册。” 唐 权德舆 《送灵武范司空》诗:“上略在安边, 吴 钩结束鲜。” 宋 苏轼 《吕惠卿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制》:“迨予践祚之初,首发安边之策。假我号令,成汝奸谋。” 自合(1).自应;本该。 宋 陆游 《落梅》诗之二:“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明 刘基 《孤儿行》:“人生一世为弟兄,同根自合同枯荣。”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之四:“ 倢伃 怨较 昭君 怨,自合清才让 令嫻 。” (2).自然契合。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 长策上策;万全之计;效用长久的方策 治国安邦之长策 何必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流离(1) 因饥荒战祸而居无定所,到处逃难 黎民流离,困于道路。——《后汉书·和殇帝纪》 流离失散 (2) 另有“淋漓”之义 中国人(1) (2) 生息、繁衍,居住在中国的本地人或者海外有中国血统的侨胞 (3) 中原的人马,此指曹操的军队 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资治通鉴》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