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揽结都缘静六情,忘筌是处有逢迎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香山杂咏·其二》 全文: 参考注释揽结(1).采摘系结。《晋书·五行志中》:“ 安帝 隆安 中,百姓忽作《懊憹》之歌,其曲曰:‘草生可揽结,女儿可揽擷。’” 唐 陆龟蒙 《书带草赋》:“弱可揽结,匀能布护。” (2).收取。 唐 李白 《望五老峰》诗:“ 九江 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明 文徵明 《赋得庐山送卢师陈》:“秀色从来堪揽结,壮游还待发文章。” (3).犹结交。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铁路案档案》:“逆绅实欲揽结军人,暗用反间。” 六情(1).人的六种感情:喜、怒、哀、乐、爱、恶。 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六情者何谓也?喜、怒、哀、乐、爱、恶谓六情。” 晋 陆机 《文赋》:“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2).指廉贞、宽大、公正、奸邪、阴贼、贪狼六种性情。古代数术家据阴阳五行,由喜、怒、哀、乐、好、恶推演而出。谓恶行廉贞,寅午主之;喜行宽大,巳酉主之;哀行公正,戌丑主之;乐行奸邪,辰未主之;怒行阴贼,亥卯主之;好行狼贪,申子主之。见《汉书·翼奉传》。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五情六情》:“六情者,地支也:申子为贪狼,寅午为廉贞,亥卯为阴贼,巳酉为宽大,戌丑为公正,辰未为奸邪。” (3).人的六种情*欲。《韩诗外传》卷五:“人有六情:目欲视好色,耳欲听宫商,鼻欲嗅芬香,口欲嗜甘旨,其身体四肢欲安而不作,衣欲被文绣而轻暖。此六者,民之六情也。” (4).犹六义。《初学记》卷二一引《春秋孔演图》:“《诗》含五际六情。” 宋均 注:“六情即六义,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5).犹六根。《百喻经·饮水筩水喻》:“汝欲得离者,当摄汝六情,闭其心意,妄想不生,便得解脱。” 唐 房融 《谪南海过始兴广胜寺果上人房》诗:“方烧三界头,遽洗六情尘。”参见“ 六根 ”。 忘筌(1).忘记了捕鱼的筌。比喻目的达到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语出《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通“ 筌 ”。 晋 何劭 《赠张华》诗:“奚用遗形骸,忘筌在得鱼。” 唐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独*夫常独泣,多士已忘筌。”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刘 始大悟,不觉洒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将无使吾为忘筌忘蹄之人哉!’” (2).引申喻不值得重视的事或物。 唐 刘禹锡 《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诗:“曾向空门学坐禪,如今万事尽忘筌。” 元 王祯 《农书》卷二二:“资尔屈伸功用毕,莫将良器等忘筌。” 是处(1).到处;处处。《南齐书·虞玩之传》:“填街溢巷,是处皆然。”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陈毅 《六国之行》诗:“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2).犹言紧要关头。《水浒传》第十三回:“将臺上忽的一声锣响, 杨志 和 索超 斗到是处,各自要争功,那里肯回马。” 逢迎(1) 违心趋奉迎合 逢迎拍马 (2) 迎接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