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谩道贰师能辟地,当年空筑受降城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塞上行·其二》 全文: 参考注释谩道休说;别说。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六:“文章谩道能吞凤,杯酒何曾解喫鱼。” 宋 晏殊 《破阵子》词:“谩道秦筝有剩絃,何曾为细传?”《再生缘》第六回:“谩道圣明天子怒,况兼是,老师怎样嫁门生?” 贰师(1).指 贰师城 。《史记·大宛列传》:“且 贰师 马, 宛 宝马也。” 金 赵秉文 《西汉论》:“ 武帝 非实知 卫 霍 之才,特以私 卫后 之亲耳。以 李广利 征 贰师 準之,可见。” (2).指 汉 贰师将军 李广利 。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明主不深晓,以为僕沮 贰师 ,而为 李陵 游説,遂下於理。” 北周 庾信 《见征客始还遇猎》诗:“ 贰师 新受詔, 长平 正凯归。” 清 王士禛 《和沉石田钩弋夫人歌》:“ 汉 家竞説 贰师 功, 卫 霍 勋名甲第同。” 辟地(1).开拓疆土。《逸周书·谥法》:“辟地有德曰襄。” 朱右曾 校释:“辟,开广也。”《韩非子·饰邪》:“ 秦 以其大吉,辟地有实,救 燕 有名。” 汉 桓宽 《盐铁论·伐功》:“ 燕 袭走 东胡 ,辟地千里,度 辽东 而攻 朝鲜 。” (2).开垦土地。《管子·八观》:“辟地广而民不足者,上赋重,流其藏者也。”《淮南子·修务训》:“ 舜 作室,筑墙,茨屋,辟地,树穀,令民皆知去巖穴,各有家室。” 旧谓迁地以避祸患。《论语·宪问》:“贤者辟世,其次辟地。”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去乱国,适治邦。”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四:“ 郑氏 注作者七人,以 沮溺 为辟地者。” 开辟疆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曾由 地中海 、 黑海 之间攻服诸游牧部落,闢地至 西印度 。” 当年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受降城城名。 汉 唐 筑以接受敌人投降,故名。 汉 故城在今 内蒙古 乌拉特旗 北; 唐 筑有三城,中城在 朔州 ,西城在 灵州 ,东城在 胜州 。《史记·匈奴列传》:“ 汉 使贰师将军 广利 西伐 大宛 ,而令因杅将军 敖 筑 受降城 。” 唐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 迴乐峰 前沙似雪, 受降城 外月如霜。”《新唐书·张仁愿传》:“时 默啜 悉兵西击 突骑施 , 仁愿 请乘虚取漠南地,於 河 北筑三 受降城 ,絶虏南寇路。” 明 敖英 《塞上曲》:“ 受降城 上月,暮色隐悲笳。”亦省作“ 受降 ”。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岂直 受降 可筑, 涉安 启土而已哉!” 宋 黄庭坚 《奉答谢松定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世方尊两耳,未敢筑 受降 。”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