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天地至和昭感格,比闻甘露降番阳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曹勋的《呈时宰二首》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天地(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至和(1).极和谐、安顺。《大戴礼记·王言》:“所谓天下之至知者,能用天下之至和者也。” 汉 贾谊 《新书·服疑》:“制服之道,取至适至和以予民,至美至神进之帝。” (2).指天地间祥和之气。《宋书·乐志二》:“体至和,感阴阳,德无不柔,繁休祥。” 唐 刘禹锡 《唐故朝议郎赠司空奚公神道碑》:“天以大运生万物,而以正气钟贤人。至和来宅,其德乃具,公实有焉。” 明 方孝孺 《郊祀颂》:“还坐法宫,端拱受朝。至和盈庭,如闻《九韶》。” 感格谓感于此而达于彼。 宋 李纲 《应诏条陈七事奏状》:“然臣闻应天以实不以文,天人一道,初无殊致,唯以至诚可相感格。”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八章:“望卿与陪祭诸臣务须斋戒沐浴,克尽至诚,献飨致祭,感格忠魂。” 甘露甜美的雨露 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番阳脉病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以知 项处 病者,切其脉得番阳,番阳入虚里, 处 旦日死。” 司马贞 索隐:“脉病之名曰番阳者,以言阳脉之翻入虚里也。” 湖名。 鄱阳湖 。在 江西省 北部。 元 范梈 《度泽过关山》诗:“朝临 昌邑 浦,夕指 番阳 湾。”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