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正月十二日游东坡白鹤峰故居,其北思无邪斋》 全文: 诗人自古例迁謪,苏李夜郎并惠州。 人言造物困嘲弄,故遣各捉一处囚。 不知天公爱佳句,曲与诗人为地头。 诗人眼底高四海,万象不足供诗愁。 帝将湖海赐汤沐,堇堇可以当冥搜。 却令玉堂挥翰手,为提椽笔判罗浮。 罗浮山色浓泼黛,丰湖水光先得秋。 东坡日与群仙游,朝发昆阆夕不周。 云冠霞佩照宇宙,金章玉句鸣天球。 但登诗坛将骚雅,底用蚁冗封王侯。 元符诸贤下石者,秪与千载掩鼻羞。 我来剥啄王粲宅,鹤峰无恙江空流。 安知先生百岁后,不来弄月白苹洲。 无人挽住乞一句,犹道雪乳冰湍不。 当年醉里题壁处,六丁已遣雷电收。 独遗无邪四个字,鸾飘凤泊蟠银钩。 如今亦无合江楼,嘉佑破寺风飕飕。
名句书法欣赏 独遗无邪四个字,鸾飘凤泊蟠银钩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无邪 没有邪*恶的想法 无邪的儿童 鸾飘凤泊(1).比喻书法笔势之妙。 唐 韩愈 《岣嵝山》诗:“科斗拳身薤倒披,鸞飘凤泊拏虎螭。” 宋 杨万里 《正月十二日游东坡白鹤峰故居其北思无邪斋真迹犹存》诗:“独遗无邪四个字,鸞飘凤泊蟠银钩。” (2).比喻飘泊无定所或夫妻、情侣离散天各一方。 清 王士禛 《游摄山记》:“鸞飘凤泊,想见 岣嶁 石廪之奇。”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茝香校书》:“鸞飘凤泊寻常事,一堕迷楼最可怜。” 清 龚自珍 《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词:“我又南行矣!笑今年鸞飘凤泊,情怀何似?” 银钩亦作“ 银钩 ”。 1.银质或银色的钩子。《晋书·索靖传》:“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鉤,飘若惊鸞。” 南朝 梁 刘孝威 《钓竿篇》:“金辖茱萸网,银钩翡翠竿。”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鉤采桑路。”《宋史·乐志十五》:“翠帘人静月光浮,但半捲银钩。” (2).一种银质的妇女饰物。 唐 徐坚 《棹歌行》:“櫂女饰银鉤,新妆下翠楼。” (3).比喻遒媚刚劲的书法。 唐 杜甫 《陈拾遗故宅》诗:“到今素壁滑,洒翰银钩连。” 元 张逊 《水调歌头·宴顾仲瑛金粟影亭赋桂》词:“把鸞笺,裁绣句,写银钩。”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想梦》:“他一不合银钩写,锦字松烟。” (4).比喻弯月。 宋 李弥逊 《游梅坡席上杂酬》之二:“竹篱茅屋倾樽酒,坐看银钩上晚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