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摘自《战国策·燕二·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 解释:善于干事情的人,不一定能把事情干好;善于开头的人,不一定能把事情很好地结束。 原文摘要: 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命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畜积,及至弃群臣之日,余令诏后嗣之遗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于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五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名句书法欣赏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作者(1) 文章的写作者;艺术品的创造者 (2) 创始之人 不必 无须,不一定,没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唐·韩愈《师说》 善终(1) 把好最后一关,把事情做好 善始善终 (2) 指人老死,而不是死于祸患 不得善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