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改岁人家无一事,并游文社有诸公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李流谦的《人日同诸公自马豀登道宿无为》 全文: 参考注释改岁由旧岁进入新年。《诗·豳风·七月》:“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陈奂 传疏:“改,更也。改岁,更一岁也。” 宋 苏轼 《与韩昭文书》:“某启:违远旌棨,忽已数月,改岁缅想台候胜常。” 清 唐孙华 《戊子元旦》诗:“改岁仍餘料峭寒,双扉合闭一泥丸。” 人家(1) 代词,指说话人或听话人以外的人 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2) 代词,指某个人或某些人 把信给人家送去 (3) 代词,指说话者本人 人家等你半天了 一事(1).一件事。《淮南子·缪称训》:“察於一事,通於一伎者,中人也。”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纲纪总摄,法令明备,郡县不得以一事自专也。” 清 郑燮 《赠博也上人书》诗:“独有老僧无一事,水禽沙鸟听关关。”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同一件事;同一类事。《公羊传·僖公元年》:“此一事也,曷为復言 齐 师、 宋 师、 曹 师?不復言师,则无以知其为一事也。”《后汉书·桓谭传》:“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姦吏得因缘为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一座两情,两情一事,此其针线之最密者。” (3).专一其事。《管子·心术下》:“一事能变曰智。” 尹知章 注:“能专一其事,能变而动之谓智也。” (4).服役一次。《汉书·贾捐之传》:“ 孝文皇帝 閔中国未安,偃武行文,则断狱数百,民赋四十,丁男三事而一事。” (5).方言。业务或组织上有关系的。如:这家药铺和 北京 同仁堂 药铺是一事。 文社志趣相投的文人所结成的团体。以切磋文章为主。有的也议政,如 明 末的“复社”。 清 黄宗羲 《万悔庵先生墓志铭》:“诗坛文社, 三吴 与 浙 河东相闭隔,而 三吴 诸老先生皆欲得此两人为重。”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文社之盛,自海金社始。”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他们又帮申报馆印行些 明 清 的小品书出售,自己也立文社。” 诸公(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