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金城汤池尽瓦砾,往往白骨堆秋霜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元代李昱的《冰山行》 全文: 参考注释金城汤池金属造的城,沸水流淌的护城河。形容城池险固。《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颜师古 注:“金以喻坚,汤喻沸热不可近。”《北史·儒林传下·辛彦之》:“帝尝令 彦之 与 沉重 论议, 重 不能抗,避席而谢曰:‘ 辛君 所谓金城汤池,无可攻之势。’” 太平天囯 陈阳生 《建天京于金陵论》:“建邦设都,必取至善之地,非第曰金城汤池已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臣诚不解 盛宣怀 欲图一己之私利,遂不惜我祖宗社稷金城汤池之固,默陷於皇基累卵之地位。”亦省作“ 金汤 ”。《后汉书·光武帝纪赞》:“金汤失险,车书共道。” 李贤 注:“金以喻坚,汤取其热。”《旧唐书·宣宗纪》:“夫取不在广,贵保其金汤。” 赵朴初 《滴水集·杂诗》之一:“万里 长城 万里长,长城万里耀金汤。” 瓦砾破碎的砖瓦 这一带屡遭轰炸,成了一片瓦砾 往往(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白骨(1).尸骨;枯骨。《国语·吴语》:“君王之於 越 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故 扁鹊 不能肉白骨, 微 箕 不能存亡国也。” 唐 杜甫 《兵车行》:“君不见 青海 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四:“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弔英贤!”《文汇报》1983.8.14:“苍松掩不住白骨,红岩染透了鲜血。” (2).泛指死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刀笔舞闻,曲相开脱,遂使凶残漏网,白骨沉寃。” (3).白色果核或树干。 晋 顾微 《广州记》:“益智叶如襄荷,茎如竹箭,子从心中出,一枝有十子,内白骨四。破去之,取外皮,蜜煮为粽子,味辛。”《尔雅翼·释木一》:“梧者,植物之多阴最可玩者,青皮而白骨,似青桐而多子。” 秋霜(1) 秋天的霜 (2) 比喻白发 何处得秋霜。——唐· 李白《秋浦歌》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