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温温中旨肃传宣,鲁语书陈诵说专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徐元杰的《入讲论语二首》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温温(1).柔和貌;谦和貌。《诗·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温温其恭。” 郑玄 笺:“温温,柔和也。” 唐 杜甫 《赠郑十八贲》诗:“温温士君子,令我怀抱尽。” 清 姚鼐 《赠武义大夫何君墓志铭》:“頎与 何君 ,眉目清美,揖让温温,以与余友。” 孙中山 《祭伍秩庸博士文》:“落落其神,温温其貌,铁石肺肝,强不可挠。” (2).润泽貌。《荀子·修身》:“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 杨倞 注:“温温,有润泽之貌。”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游仙枕》:“ 龟兹国 进奉枕一枚,其色如玛瑙,温温如玉,其製作甚朴素。” (3).和暖;不冷不热。 汉 王粲 《初征赋》:“薰风温温以增热,体燁燁其若焚。” 唐 皎然 《答豆卢次方》诗:“贤士胜朝暉,温温无冬春。”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咏炭》:“曾似茅斋风雪夜,地炉榾柮暖温温。” 叶圣陶 《未厌集·抗争》:“从玻璃窗射进来的斜方柱形的阳光,历乱地印在他们头上身上腿足上,大家感得温温地有点春意了。” 中旨(1).皇帝的诏谕。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乃詔陪侍,奉述中旨。” 唐 罗隐 《使者》诗:“使者衔中旨,崎嶇万里行。” 清 蓝启肃 《送郭华野总制湖广》诗:“中旨纔传出 汉 宫,直教欢喜到儿童。” (2). 唐 宋 以后不经中书门下而由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今奉太后中旨,有命学士草废立令。”《宣和遗事》前集:“ 贯 ( 童贯 )由此恃功,稍专军政,选置将吏,皆取中旨,不復关朝廷矣。”《明史·邹智传》:“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符合君主的意旨。《史记·商君列传》:“ 鞅 復见 孝公 ,益愈,然而未中旨。”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起予圣怀,发言中旨。” 传宣(1).传达宣布。《后汉书·公孙瓒传》:“令妇人习为大言声,使闻数百步,以传宣教令。”《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三年》:“使臣传宣取物,承前止是口传詔令,别无凭由,致因缘盗取钱物。” (2).指宣传。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再增乎此,则地太远,人太多,传宣之脑筋渐不敏捷,则合众难。” (3).传令宣召。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正月十四日,上御楼,遣中使传宣从官”。《宣和遗事》后集:“ 粘罕 使人白帝曰:‘此北国皇后弟也,传宣至此,催促陛下议諭事。’”《三侠五义》第十七回:“有劳夫人,传宣官差完了。” (4).犹传扬。 明 邵璨 《香囊记·褒封》:“亿兆腾欢,四海传宣。” 郭沫若 《集外·不灭的光辉》:“ 鲁迅 精神是早在被人传宣着的,但这精神的真谛,不就是‘不妥协’的三个字吗?” (5).传达号令的官吏。《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三年》:“今请下入内侍省置传宣合同司,专差内臣一员主之。”《说岳全传》第五七回:“ 宋 营军士拾得箭书,忙与传宣説知。” 鲁语(1). 宋 时 蜀 人用以称中原语音。 宋 范成大 《丙申元日安福寺礼塔》诗:“耳畔逢人无鲁语,鬢边随我是 吴 霜。”自注:“ 蜀 人乡音极难解,其为 京洛 音,輒谓之‘虏语’。或是僭伪时以中国自居,循习至今不改也,既又讳之,改作‘鲁语’。” 宋 范成大 《送同年朱师古》诗:“遥知梦境尚京尘,哑咤满船闻鲁语。”自注:“ 蜀 人以中原语音为鲁语。” (2).指《论语》。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追远之説, 鲁 语存焉。”按,《论语·学而》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之说。 诵说(1).传述解说。《荀子·致士》:“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説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 梁启雄 释:“伯兄曰:‘不陵不犯,即善守师説之意。’按,《修身》:‘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就是这‘不陵不犯’的意思。”《汉书·东方朔传赞》:“﹝长老贤人﹞皆曰 朔 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説,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2).讽诵讲说。 唐 严郢 《兴善寺大广智不空三藏和尚碑铭》:“后学升堂诵説,有法者非一,而沙门 惠朗 ,受次补之记,得传灯之旨,继明佛日,绍六为七,至矣哉!” 明 方孝孺 《送凌君入太学序》:“今之士不然,所习者未脱乎剽窃、诵説之间,而充焉以为足。” (3).歌颂,称道。 宋 王安石 《谢弟安国特赐及第表》:“窃以躬国论听断之烦,而察知孤远之行,略门资贡举之法,而拔取淹滞之才,山林之所诵説而难遭,閭巷之所惊嗟而罕见。”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