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林诚仲的《游瑞岩》 全文: 岩半松门敞不关,芒鞋竹杖重跻攀。 天涵鉴水澄清里,人入披云杳蔼间。 烧药炉寒烟草碧,镌诗石古雨苔斑。 干戈满目何从适,日日青山共往还。
  名句书法欣赏  天涵鉴水澄清里,人入披云杳蔼间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澄清(1)  杂质沉淀下来,液体变清 这小河沙石太多,需澄清后方可用来灌溉禾苗 (2) 另见 chéngqīng 披云(1).拨开云层。 汉  徐干 《中论·审大臣》:“ 文王 之识也,灼然若披云而见日,霍然若开雾而观天。”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天吴踊跃于重渊, 王乔 披云而下坠。” 明  文徵明 《寄许仲贻》诗:“几回对月思 玄度 ,安得披云见 士龙 。”按, 士龙 为 晋  陆云 字, 云间 人。因曾自称“ 云间  陆士龙 ”,故云。 (2).敬词。犹言大驾光临。比之自天而降,故云。《北史·隐逸传·徐则》:“故遣使人,往彼延请……希能屈己,佇望披云。” (3).冲霄。亦以喻得志。 唐  薛逢 《席上酬东川严中丞叙旧见赠》诗:“昔记披云日,今逾二十年。声名俱是梦,思旧半归泉。”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锦韉灿烂披云,银鐙荧煌曜日。” 杳蔼亦作“ 杳靄 ”。1.茂盛貌。 汉  陈琳 《柳赋》:“蔚曇曇其杳蔼,象翠盖之葳蕤。” 唐  王昌龄 《山中别庞十》诗:“琼树方杳靄,凤兮保其贞。” 明  杜岕 《燕子矶眺雪》诗:“扳萝松杳靄,步壑石竛竮。” (2).幽深渺茫貌。 宋  欧阳修 《有美堂记》:“而 闽 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於江涛浩渺、湮云杳靄之间。” 清  陈维崧 《齐天乐·枫桥夜泊》词:“不管人愁,棹歌杳靄掠波去。” 清  刘大櫆 《贲趾堂记》:“雨暘寒暑之变化,草木云烟之杳靄,隐见出没,时时献纳于窗欞几席之间。” (3).云雾飘缈貌。 唐  韩翃 《题荐福寺衡岳暕师房》诗:“晚送门人出,鐘声杳靄间。” 宋  苏轼 《初入庐山》诗之二:“自昔怀清赏,神游杳蔼间。” 清  曹寅 《署楼寓目成咏》:“ 顿丘 柳色乱烟鬟, 胥浦 渔帆杳靄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