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至人率真意,俗士较寡多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明代石宝的《漫书二首·其一》 全文: 参考注释至人(1).道家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庄子·齐物论》:“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 河 汉 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庄子·外物》:“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 (2).旧指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荀子·天论》:“故明於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 司马贞 索隐引 张机 曰:“体尽於圣,德美之极,谓之至人。”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若夫 郑 声,是音声之至妙。妙音感人,犹美色*惑志,耽槃荒酒,易以丧业,自非至人,孰能御之!” 真意(1) 真实的意义 生命的真意 (2) 真实的心意 真心真意 (3) 真实的意思;本意 他说的并不是我的真意 俗士(1).庸俗不高尚的人。《后汉书·文苑传·刘梁》:“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党,乃著《破羣论》。时之览者,以为‘ 仲尼 作《春秋》,乱臣知惧;今此论之作,俗士岂不愧心。’”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请迴俗士驾,为君谢逋客。”《南史·循吏传·何远》:“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2).见识浅陋的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德操 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记砚》:“或疑是 浑州 吕老 所作,而研首无‘吕’字,其製巧妙,非俗士所能为。”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又有《对楚王问》,自辩所以不见誉于士民众庶之故,先征歌曲,次引鲸凤,以明俗士之不能知圣人。” (3).未出家的世俗之士。 唐 韩愈 《别盈上人》诗:“山僧爱山出无期,俗士牵俗来何时。”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