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言志》 全文: 甘省捐监蠹,始自王亶望。 木偶视督臣,一气通下上。 定议收本色,贮仓资赈放。 墨吏收折色,欲壑饕无量。 报部仍本色,公然行诈诳。 何能终久瞒,水落石出状。 利令其智昏,抑亦良心丧。 此而逭抵法,弊吏将何尚。 冒赈兼剥民,自取罪应偿。 然予虑因咽,废食益非当。 明道语晦叔,谠言恒所仰。 宁受百人欺,好贤心莫旷。 吾以用之赈,宁滥毋遗宕。 诚恐觊觎者,谓吾靳赈饷。 巧吏何弗为,恤民事胥忘。 弊不可不惩,即此恐招谤。 吾如有所吝,全蠲赋三贶。 万民被岂虚,万世传宁妄。 是用布赤心,言志期共谅。 嗟乎为君难,展转增惆怅。
参考注释墨吏 贪官污吏 折色(1).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亦用以称俸禄折发钱钞。《宋史·食货志上三》:“有司言其地沃民勤,颇多积穀,请每岁和市,随常赋输送,其直多折色给之。”《明史·食货志二》:“十七年, 云南 以金、银、贝、布、漆、丹砂、水银代秋租。於是谓米麦为本色,而诸折纳税粮者,谓之折色。”《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若有为民的官,将这样的灾伤申报上去,央两院题本改了折色,百姓也还可存济。” 清 孙承泽 《天府广记·宝源局》:“ 正德 七年,令职官折色俸给,十分为率,一分折钱,九分关银。” (2).指银子的成色。亦以指银子成色不足。《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那败子借债……第一,折色短少,不能足数。”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铸银》:“﹝纹银﹞用之于市肆则耗损颇多,有加耗,有贴费,有减水,有折色,有库平、湘平之异,有漕平、规平之殊。” 欲壑像沟壑一样深的欲望。极言欲望之大。 清 许思湄 《复牛云洋书》:“冀得一中人产,饱其慾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而该大臣反得保首领以殁,脱然无累,且得满慾壑以肥其子孙,託外庇以安其生息。” 无量(1) 没有限制的;没有止境的 前途无量 (2) 难以计算,指数量极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