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紫纶裁帽映两纽,黄金错带佩双鞬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宋祁的《少年行》 全文: 参考注释裁帽宋 代公卿大吏至六曹郎中等官员所戴之帽。为席帽前檐加全幅黑纱并仅围为其半而成。《宋史·舆服志五》:“重戴。 唐 士人多尚之,盖古大裁帽之遗制,本野夫巖叟之服。以皂罗为之,方而垂簷,紫里,两紫丝组为缨,垂而结之頷下。”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 五代 始命御史服裁帽。本朝 淳化 初,又命公卿皆服之……今席帽、裁帽分成为两等,中丞至御史,与六曹郎中,则於席帽前加全幅皁纱,仅围其半为裁帽;非臺官及自郎中而上,与员外而下,则无有为席帽。” 黄金(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带佩(1).腰带上的佩饰。《后汉书·礼仪志上》:“最后亲陵,遣计吏,赐之带佩。”亦作“ 带珮 ”。 汉 徐干 《中论·修本》:“上悬乎冠緌,下繫乎带珮。” (2).比喻众溪流入一川,如诸佩饰系于一带。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 兰渠川 水出自 北山 ,带佩众溪,南流注于 渭 。” 见“ 带佩 ”。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