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杜甫的《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全文: 鄙夫行衰谢,抱病昏忘集。 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 。 程侯晚相遇,与语才杰立。 熏然耳目开,颇觉聪明入。 。 千载得鲍叔,末契有所及。 意钟老柏青,义动修蛇蛰。 。 若人可数见,慰我垂白泣。 告别无淹晷,百忧复相袭。 。 内愧突不黔,庶羞以赒给。 素丝挈长鱼,碧酒随玉粒。 。 途穷见交态,世梗悲路涩。 东风吹春冰,泱莽后土湿。 。 念君惜羽翮,既饱更思戢。 莫作翻云鹘,闻呼向禽急。
参考注释羽翮(1).指鸟羽。翮,羽轴下段不生羽瓣而中空的部分。《周礼·地官·羽人》:“羽人掌以时徵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以当邦赋之政令。” 郑玄 注:“翮,羽本。”《荀子·王制》:“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 (2).指翅膀。 南朝 梁 何逊 《仰赠从兄兴宁寘南》诗:“相顾无羽翮,何由总奋飞。” 唐 杜甫 《独坐》诗:“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李大钊 《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若把他的光芒万丈飞翔上腾的羽翮,拘限于狭隘的唯知论者的公式的樊笼中,决不能得到他那真正的概念。” (3).泛指鸟类。《史记·乐书》:“羽翮奋,角觡生。” 张守节 正义:“羽翮,鸟也。角觡,兽也。” 晋 左思 《魏都赋》:“羽翮頡頏,鳞介浮沉。” (4).比喻辅翼或辅佐者。《后汉书·隗嚣传》:“今俊乂并会,羽翮并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转受经旨,以授於后,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 (5).比喻力量。 章炳麟 《秦力山传》:“ 孙公 之在东国,羽翮未具, 力山 独先与游。” (6).犹飞腾。 宋 苏泂 《雨中花·怀刘改之》词:“十载尊前,放歌起舞,人间酒户诗流。尽期君凌厉,羽翮高秋。” (7).指翼星。《史记·天官书》:“翼为羽翮,主远客。” 饱更充分经历。 宋 苏轼 《张寺丞益斋》诗:“又如学医人,识病由饱更。” 清 曾国藩 《复彭丽生书》:“年来饱更世故,又经忧患,齿髮稍侵,精神頽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