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圣代逢三宥,营魂空九迁
释义

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顾况的《寄上兵部韩侍郎奉呈李户部、卢刑部、杜三侍郎》

全文:
道路五千里,门阑三十年。
当时携手人,今日无半全。
咏题官舍内,赋韵僧房前。
公登略彴桥,况榜龙舟卯船。
远寺吐朱阁,春潮浮绿烟。
鹓鸿翔邓林,沙鸨飞吴田。
诸子纷出祖,中宵久留连。
坐客三千人,皆称主人贤。
国士分如此,家臣亦依然。
身在薜萝中,头刺文案边。
故吏已重叠,门生从联翩。
得罪为何名,无阶问皇天。
出门多岐路,命驾无由缘。
伏承诸侍郎,顾念犹迍邅。
圣代逢三宥,营魂空九迁

参考注释

圣代

旧时对于当代的谀称。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熙光圣代,迈勋九区。”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远自 周 室,迄于圣代,都为三十卷,名曰《文选》云耳。”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清 金农 《新编拙诗四卷手自抄录付女儿收藏杂题》诗之一:“圣代空嗟骨相癯,常裁别体闢榛芜。”

三宥

(1).指古代对犯罪者可从轻处理的三种情况。《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孔子家语·刑政》:“ 孔子 曰:‘成狱成於吏,吏以狱成告於正,正既听之,乃告大司寇。听之,乃奉於王。王命三公、卿士参听棘木之下,然后乃以狱之成疑於王。王三宥之以听命而制刑焉。’” 王肃 注:“君王尚宽宥,罪虽以定,犹三宥之。”《隋书·刑法志》:“ 周 王立三刺以不滥,弘三宥以开物。” 清 沉育 《皋陶祠》诗:“主德宽三宥,臣心慎五章。”

(2).古代王、公家族之人犯法,有宽恕三次之制。《礼记·文王世子》:“公族无宫刑,狱成,有司讞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则曰:‘某之罪在小辟。’公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及三宥,不对,走出,致刑于甸人。”《后汉书·张酺传》:“臣闻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义,过厚不过薄。”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古者公族有罪,三宥然后制刑。”

(3).古代天子、诸侯劝食的礼仪。宥,同“ 侑 ”。《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 郑玄 注:“宥,犹劝也。” 南朝 梁 萧子云 《雍雅》诗之二:“百礼斯洽,三宥已行。”按,天子、诸侯于每月初一、十五日加牲进食,称大食。

营魂

犹魂魄。《后汉书·寇荣传》:“不胜狐死首丘之情,营魂识路之怀。” 晋 陆机 《文赋》:“揽营魂以探賾,顿精爽於自求。”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凤交开景,返 徐甲 之营魂;龙光照天,杜 宣尼 之神气。”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顷随兄赴 永嘉 幕官,未至郡,溺死。逮今二十年,营魂荡无所归。”

九迁

(1).多次升迁。 汉 蔡邕 《表太尉董公可相国》:“昭发上心,故有一日九迁。” 唐 韩愈 《上张仆射书》:“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 明 张居正 《谢赐玉带疏》:“冒此殊恩,感奚若啻於九迁,惧实深於三褫。” 清 朱彝尊 《送少牢张先生假旋京口》诗之一:“衮衮诸公岁九迁,先生何事赋归田?”

(2).多次迁徙。形容惊扰不安。 晋 陶潜 《闲情赋》:“意惶惑而靡寧,魂须臾而九迁。” 唐 顾况 《寄上兵部韩侍郎奉呈李户部卢刑部杜三侍郎》诗:“圣代逢三宥,营魂空九迁。”

随便看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7 2: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