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南北朝何逊的《赠族人秣陵兄弟诗》 全文:吾宗昔多士。
 文通高缙绅。
 小子无学术。
 丁宁困负薪。
 傍枝实纷乱。
 领袖寄亲姻。
 名价齐两许。
 闺门比三陈。
 风力咸通迈。
 艺业并纷纶。
 元方振高羽。
 洛令初解巾。
 自尔典名郡。
 所在号清淳。
 齐儿敢为俗。
 蜀物岂随身。
 禄俸不妻子。
 讴吟乃吏民。
 孰云秽明德。
 惟在中圣人。
 若能遗酌我。
 称首当属仁。
 仲将本特达。
 坎壈犹贱贫。
 方成天下士。
 岂伊席上珍。
 外情或简易。
 内鉴甚人伦。
 时然临下邑。
 摘伏信如神。
 顾余晚脱略。
 怀抱日湮沦。
 游宦疲年事。
 来往厌江滨。
 十载犹先职。
 一官乃任真。
 土牛竟不进。
 刍狗空重陈。
 覊旅无俦匹。
 形影自相亲。
 萧索高秋暮。
 砧杵鸣四邻。
 霏霏入窗雨。
 漠漠暗床尘。
 所思不可见。
 邈若胡与秦。
 愿子加餐饭。
 良会在何辰。
 
 参考注释文通(1).通达文学。《南史·檀道济传》:“﹝ 檀珪 ﹞与 僧虔 书曰:‘僕一门虽谢文通,乃忝武达。’” (2).文句的通则。犹文法。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序》:“取‘四书’、三《传》、《史》、《汉》、 韩 文为歷代文词升降之宗,兼及诸子、《语》、《策》,为之字櫛句比……涣然冰释,皆有以得其会通,辑为一书,名曰‘文通’。” 缙绅 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缙绅大夫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缙绅士大夫。——清· 周容《芋老人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