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李廌的《谢公定所宝蕃客入朝图贞观中阎立本所作笔墨》 全文:君不见燕然易水波桑乾,东连鸭绿西贺兰。
 古来战地骨成土,赤棘白草沙漫漫。
 汉筑朔方置上郡,晚岁欵塞惟呼韩。
 贞观文皇力驯制,诸蕃君长充王官。
 玉门不关障无候,驿道入参天可汗,蛮夷邸中诸国使,旃裘椎髻游长安。
 我恨不为典属国,望古遥集真可叹。
 今观此图写职贡,要荒种落蒙衣冠。
 兽蹄鸟喙或鬼色,想见膜拜皆盘跚。
 圣朝贤良谢夫子,劲气烈烈霜风寒。
 目眵唇焦万卷烂,笔头成冢墨成滩。
 南阳劝驾一封传,入对三道朝金銮。
 万言阶对万乘喜,声名一日青云端。
 行当遨游庙堂上,坐令四国相交欢。
 羽书不驰烽火冷,鸣鸡吠犬何敢干。
 借令跳梁出巢穴,当用斧斤摧髀髋。
 戎亭喋血无噍类,藁街县首如狐貛。
 君当自画凌烟阁,纵有此图何必观。
 同僚华原贵公子,求公此画公无难。
 乃知功名丈夫志,不惑玩好劳肺肝。
 怜渠孜孜画成癖,心欲速得如羽翰。
 不如遣佐箧中品,犹胜弃捐终不看。
 
 参考注释笔头(1).笔上用以书写的部分。 唐  杜牧 《池州清溪》诗:“何物赖君千遍洗,笔头尘土渐无痕。” 宋  杨万里 《新路店道中》诗:“染得笔头生五色,急将描取入诗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顺手拿起一枝笔……拔去笔套一看,却又是没有笔头的。” (2).谓写作。 唐  陆馀庆 子《嘲父》诗:“ 陆餘庆 ,笔头无力觜头硬,一朝受辞讼,十日判不竟。” 宋  朱淑真 《读史》诗:“笔头去取万千端,后世遭它恣意瞒。” (3).指书面。 王西彦 《病人》:“我们在笔头上和口头上,不是总爱高呼文化下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