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谦益瀛国公,其事益瞽说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铜印诗》 全文: 参考注释谦益(1).指谦虚。语本《易·谦》:“天道亏盈而益谦。” 明 方孝孺 《与黄希范书》:“教頽俗变以来,士君子……谦益虚逊之道消而骄慢荒怠之风炽。” (2).犹盈虚。谦,不足;益,盈满。 明 李东阳 《送都御史陈公之南京诗序》:“校之疾行躓步,彼不足而此有餘者,亦詎非盈亏谦益之理固然乎哉?” 国公封爵名。 隋 始置。自 唐 至 明 皆因之。《隋书·百官志下》:“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凡九等。”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阶崇金紫,爵极国公。”《宋史·职官志三》:“列爵九等:曰王,曰郡王,曰国公,曰郡公,曰县公,曰侯,曰伯,曰子,曰男。”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那 谢尧文 是派去和 浙江 的小朝廷通消息的,怎么从他身上会搜得出 鲁王以海 封 洪承畴 为国公的诏书?” 瞽说(1).胡说。亦指不明事理的言论。《汉书·谷永传》:“此欲以政事过差丞相父子,中尚书宦官,槛塞大异,皆瞽説欺天者也。” 汉 班彪 《王命论》:“距逐鹿之瞽説,审神器之有授。”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而管窥诸生,臆断瞽説,闻有居山林之间,宗 伯阳 之业者,则毁而笑之曰:‘彼小道耳,不足筭也。’” 明 焦竑 《焦氏笔乘·文中子》:“ 宋咸 作《驳<中説>》,谓 文中子 乃后人所假託,实无其人,则几於瞽説矣。” (2).用作谦词。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答谢蕴山藩伯书》:“承諭著书必资友朋订正,此诚大人先生虚怀集益之雅量,故僕敢再进瞽説,以就正有道焉。”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