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梅尧臣的《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 全文: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当时采摘未甚盛,或有高士烧竹煮泉为世夸。 入山乘露掇嫩觜,林下不畏虎与蛇。 近年建安所出胜,天下贵贱求呀呀。 东溪北苑供御余,王家叶家长白牙。 造成小饼若花銙,斗浮斗色倾夷华。 味甘回甘竟日在,不比苦硬令舌窊。 此等莫与北俗道,只解白土和脂花。 欧阳翰林最别识,品第高下无欹斜。 晴明开轩碾雪末,众客共赏皆称嘉。 建安太守置书角,青蒻包封来海涯。 清明才过已到此,正见洛阳人寄花。 兔花紫盏自相称,清泉不必求虾蟆。 石缾煎汤银梗打,粟粒铺花人惊嗟。 诗肠久饥不禁力,一啜入腹鸣咿哇。
名句书法欣赏 欧阳翰林最别识,品第高下无欹斜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欧阳——复姓 翰林 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翰林天台陶先生。——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别识(1).辨别;识别。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亭观、坊巷、表揭,悉可别识。”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帻》:“冠服古今异制,而苦无明著。既其制不能明了,则其所施用,或当或否,皆不可别识矣。” (2).卓识;高见。 宋 梅尧臣 《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诗:“书成大轴緑锦装,偏斜曲直筋骨藏。携之謁我巧趋蹌,我无别识心傍徨。” 清 章学诚 《校雠通义·宗刘》:“ 唐 后史家无专门别识,钞撮前人史籍,不能自擅名家。” 品第 指门第、等级 高下 指高低、优劣(用于比较双方的水平) 两个人的技术不分高下 欹斜歪斜不正。 汉 陆贾 《新语·怀虑》:“ 管仲 相 桓公 ,詘节事君,专心一意,身无境外之交,心无欹斜之虑,正其国如制天下。” 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喙,亦从乌帽自欹斜。” 宋 苏辙 《再赋葺居》之三:“南北高堂本富家,百年梁柱半欹斜。” 清 纳兰性德 《锦堂春·秋海棠》词:“夜来微雨西风里,无力任欹斜。” 朱自清 《儿女》:“桌子上是饭粒呀,汤汁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