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真德秀的《赠梓潼袁君西归》 全文: 君辞万时蜀,东游海之壖。 所挟大易数,自谓探幽玄。 纵横布筹算,妙若蓍之圆。 殷勤扣其说,得数须得全。 人生穹壤间,其孰司陶甄。 短长辨凫鹤,百一分夔蚿。 造物初何必,赋受自尔偏。 数有饶与乏,定命谁能迁。 理则无夸盈,一性各浑然。 颜跖偶寿夭,尧桀非愚贤。 缅怀乐正子,圣门得真传。 全生必个归,此语星日悬。 予生故多奇,荣枯听诸天。 独有任道心,未死须乾乾。 君提空囊至,又复垂橐旋。 岂尝卜而来,所遇非昔泉。 术工用乃拙,为子笑且怜。 矢诗苦不多,聊压瞿唐船。
名句书法欣赏 所挟大易数,自谓探幽玄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大易即《周易》。 晋 左思 《魏都赋》:“览《大易》与《春秋》,判殊隐而一致。”《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议狱缓死,《大易》深规。” 李善 注:“《周易》曰:‘君子以议狱缓死。’”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三坟》、《丘》、《索》,湮没不传。以《大易》、《尚书》较之,其体制居可识也。” 幽玄(1).幽深玄妙。《周书·武帝纪上》:“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色空有,理极幽玄。” 鲁迅 《准风月谈·夜颂》:“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 (2).谓玄虚的释道哲理。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况乎神仙之远理,道德之幽玄,仗其短浅之耳目,以断微妙之有无,岂不悲哉?”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自言少小慕幽玄,只言容易得神仙。”《云笈七籤》卷八八:“实为聋瞽之徒,岂觉幽玄之理,步步就死,兀兀不知人间。” (3).幽昧,昏暗。 唐 黄滔 《课虚责有赋》:“夫如是则洞啟幽玄,曾无险隘。” (4).犹幽冥。阴间。《后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逆臣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