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梅尧臣的《次韵和司马学士虑囚》 全文: 缧囚往虑问,勤恤意不息。 猛虎在陷穽,挑尾尚求食。 常忧有诖误,非罪罹暴迫。 蔼蔼万乘都,憧憧四方客。 一遭纤微衅,监垢莫磨拭。 是以大君心,惟恐横抵摘。 前法著以律,后法编以册。 每当炎蒸时,狱器用刷涤。 应无古冤血,地下化为碧。 我今因牵吟,聊以肝胆沥。 刑人皆得辜,不以尤地脉。 间归即解鞍,浣手嫌控靮。 昔言善烹鱼,必先溉釜鬲。 愿言保兢慎,切勿厌此役。 夜月可留翫,清樽可独适。 一榻宽且平,群动都已寂。 可用休其劳,不休庶终夕。
名句书法欣赏 常忧有诖误,非罪罹暴迫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诖误贻误;连累。《战国策·韩策一》:“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説,詿误人主者,无过於此者矣。”《汉书·息夫躬传》:“昔 秦繆公 不从 百里奚 、 蹇叔 之言,以败其师,悔过自责,疾詿误之臣,思黄髮之言,名垂於后世。” 宋 梅尧臣 《次韵和司马学士虑囚》:“常忧有詿误,非罪罹暴迫。” 清 魏源 《再书<宋名臣言行录>后》:“然且欺后世无復读书人,动輒贋某书,臆某事,鼓譟后生,詿误来学。” 非罪强加之罪;无罪。《管子·明法》:“是以忠臣死於非罪,而邪臣起於非功。”《后汉书·袁绍传》:“ 操 因睚眦,被以非罪,篣楚并兼,五毒俱至。” 唐 李华 《寄赵七侍御》诗:“ 纬卿 陷非罪,折我昆吾锋。”《太平广记》卷一六八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发冢盗》:“虽自知非罪,而受箠楚不禁,遂令骨肉伪造此赃,希其一死。” 暴迫谓过分接近。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清源不与浊潦混流,仁明不与凶闇同处。何者?渐染积而移直道,暴迫则生害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