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挟弓弩对诚明理,宝鼎汾阴乃遁辞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河间道中咏古·其六·闾邱台》 全文: 参考注释诚明至诚之心和完美的德性。语出《礼记·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郑玄 注:“由至诚而有明德,是圣人之性者也。” 唐 李翱 《复性书上》:“不知者谓夫子之徒不足以穷性命之道,信之者皆是也。有问於我,我以吾之所知而传焉,遂书於书,以开诚明之源。” 宋 邵雍 《诚明吟》:“ 孔子 生知非假习, 孟軻 先觉亦须脩;诚明本属吾家事,自是今人好外求。” 明 邵璨 《香囊记·庆寿》:“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 宝鼎(1).古代的鼎。原为炊器,后以为政权的象征,故称宝鼎。《大盂鼎》:“ 盂 用对王休,用乍(作)且(祖) 南公 宝鼎。”《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获宝鼎,迎日推筴。”《汉书·吾丘寿王传》:“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之所以与 汉 ,乃 汉 宝,非 周 宝也。”《旧唐书·玄宗纪上》:“丁未 眉州 鼎皇山 下 江水 中得宝鼎。” 明 宋讷 《壬子秋过故宫》诗:“宝鼎百年归 汉 室,锦帆终古似 隋 家。” (2).香炉。因作鼎形,故称。 清 陈维崧 《百字令·雨窗怀松之南水》词:“宝鼎香焦,画廊花瘦,阮又无心摘;茶烟颺起,细煎花乳翻白。” (3).指鼎炉,道士炼丹煮药的炉子。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宝鼎炼神药,不如手中巵。” 汾阴地名。在今 山西省 万荣县 境内。因在 汾水 之南而名。 汉武帝 时曾于此得宝鼎。 战国 时属 魏 , 汉 始建县。 唐 开元 十年改名 宝鼎县 , 宋 改 荣和县 , 元 明 清 因之。《竹书纪年》卷下:“ 周威烈王 十七年 魏文侯 伐 秦 至 郑 ,还筑 汾阴 、 郃阳 。”《史记·秦本纪》:“﹝ 惠文君 ﹞九年渡 河 ,取 汾阴 、 皮氏 。” 遁辞(1) 因为故意躲闪或掩饰错误、或者由于理屈词穷或不愿以真意告诉他人时,用来搪塞的话 遁辞知其所穷。——《孟子·公孙丑》 (2) 也作“遁词” 遁词巧辩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