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杨询的《游齐山寺》 全文: 金刹岧峣挂断霓,岛云沮洳暗窗扉。 江风晓定钓人出,山月夜高禅客归。 径畔芭蕉曾有喻,庭前柏树本无机。 我来重见当时叟,纸帐松房补衲衣。
参考注释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纸帐以藤皮茧纸缝制的帐子。据 明 高濂 《遵生八笺》卷八记载,其制法为:“用藤皮茧纸缠於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线折缝缝之。顶不用纸,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 宋 苏轼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诗:“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倦来眠纸帐,閒暇理丝桐,好不安閒自在。” 清 黄景仁 《二十夜》诗:“破窗蕉雨夜还惊,纸帐风来自作声。” 松房周围植松的房舍。多指僧人居地。 唐 白居易 《正月十五夜东林寺学禅偶怀》诗:“花县当君行乐夜,松房是我坐禪时。” 唐 李涉 《岳阳别张祜》诗:“ 岳阳 西南湖上寺,水阁松房遍文字。” 补衲(1).缝补,补缀。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一个憔悴异常的乡人,衣服补衲的,头发很长,在他的腋下,挟着一个纸包。” (2).指破旧的僧衣。 唐 戴叔伦 《赠行脚僧》诗:“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 (3).指写诗作文堆砌典故。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 陈延杰 注:“用事过多,形同补衲,是为文之蠹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