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吴儆的《减字木兰花》 全文:此身已老。
 三径都荒长却扫。
 面目尘昏。
 怕著朝章揖贵人。
 难瞒明眼。
 只有青山堪作伴。
 触事心凉。
 无病何劳更觅方。
 
 参考注释三径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却扫亦作“却埽”。亦作“却扫”。不再扫径迎客。谓闭门谢客。 三国  魏  王粲 《寡妇赋》:“闔门兮却扫,幽处兮高堂。”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宋  范成大 《秋日杂兴》诗之一:“我友蓬蒿士,却扫谢四邻。” 康有为 《自都归乡黄季度别驾以诗慰问奉次原韵》:“上书痛哭叹中原,岂意穷山却埽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