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陈造的《八月晦试院中作》 全文:官居课程地,生有文字癖。
 诚知蟁负山,讵得辞此檄。
 嘉禾古多士,孰者非巨擘。
 老眼不待封,旧苦眩花隔。
 勿云石贾玉,箴失眸亦得。
 捧心若为妍,窍鈇徒自匿。
 陆海贪穷搜,奇宝多偶获。
 巧常昏金注,勇或便大敌。
 清醳聆邹琴,款识辨周鬲。
 颇收半段枪,遐念连城璧。
 渠应悔羔袖,吾敢厌鸡肋。
 抚囊搴利颖,体国免素食。
 明朝罗客拜,定自百夫特。
 俗无抛砖恶,归舟缓张席。
 
 名句书法欣赏 渠应悔羔袖,吾敢厌鸡肋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鸡肋亦作“鷄肋”。1.鸡的肋骨。比喻无多大意味、但又不忍舍弃之事物。《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备 因险拒守”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 杨脩 便自严装,人惊问 脩 :‘何以知之?’ 脩 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 汉中 ,知王欲还也。’” 宋  杨万里 《晓过皂口岭》诗:“半世功名一鸡肋,生平道路九羊肠。” 明  吾丘瑞 《运甓记·辞亲赴任》:“征舠已集,拜辞偷泪滴,只为鸡肋功名,把北堂杳隔。”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何华珍》:“宦海中风波岂有定哉?君前程止此,久恋鸡肋何为?” 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环》三:“某些领导对咱看不惯,把咱当成‘鸡肋’!” (2).鸡的肋骨。比喻瘦弱的身体。《晋书·刘伶传》:“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 伶 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螳臂拒辙,鸡肋承拳,万万相殊,破之必矣。”一本作“鷄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难》:“叹十分狼狈,村拳共捱,鷄肋同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