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吴泳的《变欧阳子秋声》 全文:银河耿高树,璧月流中庭。
 有声西南来,厥闻浩以盈。
 或泠泠为风,或殷殷如霆。
 元戎啸中军,猛士赴敌营。
 但闻人马行,弗省金铁鸣。
 天地始气肃,乾坤亦尘清。
 岂有一草木,而不知秋声。
 
 名句书法欣赏 岂有一草木,而不知秋声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草木(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秋声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  刘禹锡 《登清暉楼》诗:“ 潯阳江 色潮添满, 彭蠡 秋声雁送来。” 明  吴甡 《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龙泉寺 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