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赵汝腾的《赠张强赴曲江教》 全文: 圣人立教,以中为常。 不得中行,取獧取狂。 未见狂者,吾里有张。 议论杰然,名压上庠。 恶彼佞臣,请剑尚方。 使终天彝,蚕绩蟹筐。 天鉴其忠,策名颜行。 筮仕分教,九龄之乡。 惟九龄公,非血气刚。 忧深虑远,性端行良。 禄山尚微,测其陆梁。 国忠林甫,恶未披猖。 公预窥之,知其乱唐。 仁必有勇,令名无疆。 彼元忠辈,初志激昂。 一遇摈抑,尽敛锋铓。 媕娿喑哑,不敢否臧。 自谓得计,爵禄之场。 丧已丘山,得不毫芒。 士辨薰莸,与道存亡。 何以臻兹,惟学问将。 弱翁懋哉,以惟保令芳。
参考注释媕娿 无主见,犹豫不决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娿。——韩愈《石鼓歌》 喑哑(1) 嗓子干涩,不能说话 聋盲喑哑 (2) 怒乎呼吼 骓兮不逝,喑哑何归!——李白《拟恨赋》 项王喑哑叱咤,千人皆废。——《史记·淮阴侯列传》 不敢(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否臧(1).成败;善恶;优劣。否,恶;臧,善。《易·师》:“师出以律,否臧,凶。” 孔颖达 疏:“否谓破败,臧谓有功。”《魏书·元子思传》:“不付名至,否臧何验?” 唐 白居易 《议兵策》:“议之者颇辨否臧,用之者多迷本末。” 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为心赋》:“於是审民之好恶,察政之否臧。”《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三年》:“其两省諫官,并準 有唐 故事……限以迁官之年月,责以供职之否臧。” (2).品评,褒贬。《旧唐书·郑朗传》:“适来所记,无可否臧,见亦何爽?” 唐 刘商 《哭韩淮端公兼上崔中丞》诗:“千载有疑议,一言能否臧。” 宋 叶适 《题<陈寿老文集>后》:“审其所从,不求强同;贵其所与,毋为易得。趋捨一心之信,否臧百世之公,则何止於 建安 、 元祐 之文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