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孙应时的《涧壁阻风登小山四望书怀》 全文: 崇阿岩长江,荒蹊得徐步。 徘徊一舒眺,邂逅豁心素。 天壤故宠廓,川涂渺回互。 苍烟极东溟,落日临北固。 波光汇汀渚,碧色明草树。 淮南平如砥,万象入指顾。 低迷江都宫,队辚瓜洲戍。 依依眷昔游,恻恻起遐慕。 向来犹喜事,所历有奇趣。 摧颓八*九*年,日已不如故。 两脚厌行李,万里谙长路。 乃穷岷山源,重到入海处。 结交岂不广,览古亦云富。 所抱忧国心,知非济时具。 晨昏耿重闱,裘葛窘童孺。 脱然决东耕,孤舟入东鹜。 浸近真自喜,凌险有余惧。 可怜兹丛薄,政尔淹杖屦。 云容尚飞扬,风意何郁怒。 人事谅难必,江神非所忤。 遮蒙皇天慈,稳借一帆度。 致意孙兴公,寻君遂初赋。
名句书法欣赏 所抱忧国心,知非济时具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忧国为国事而忧劳。《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忠忧国之臣,不惜伤损威重。” 清 钱谦益 《董应举授中大夫制》:“为国以得人为急,人臣以忧国为先。” 知非(1).五十岁的代称。《淮南子·原道训》:“故 蘧伯玉 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谓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过失。后因以“知非”称五十岁。 唐 白居易 《自咏》:“诚知此事非,又过知非年。”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余自少 陆机 作赋之二年,至过 蘧瑗 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清 钮琇 《觚賸·除夜觇士》:“﹝ 陈楚产 ﹞齿踰知非,始补弟子员。” (2).省悟以往的错误。 唐 赵嘏 《东归道中》诗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宁调元 《东蜕庵三什》:“北瘦南肥各迥然,知非遥想待他年。” 济时犹济世,救时。《国语·周语中》:“宽,所以保本也;肃,所以济时也。”《旧唐书·隐逸传序》:“退无肥遁之贞,进乏济时之具。”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经世手,济时英, 玉堂 金马 岂难登。” 周咏 《感怀》诗之三:“举目 新亭 挥掬泪,刦餘谁是济时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