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杨杰的《汝直松斋》 全文:伊阙十五里,唐朝三百年。
 岁寒林木在,王氏子孙传。
 门有登龙客,风生饮虎泉。
 丹方齐代刻,龛像魏时镌。
 居士山长对,郎君谷已迁。
 塔巍花缭绕,溪净竹婵娟。
 水记空陈迹,烽台息旧烟。
 陆浑平犷俗,八节稳渔船。
 嗣绝伤宫傅,碑亡叹郑虔。
 石楼延客醉,天竺伴僧禅。
 寓目鸣銮地,追怀夺锦篇。
 白云最深处,约我咏归田。
 
 参考注释伊阙(1).地名。在今 河南  洛阳市 南。即 春秋  周  阙塞 。因两山相对如阙门, 伊水 流经其间,故名。《左传·定公八年》:“秋, 晋  士鞅 会 成桓公 ,侵 郑 ,围 虫牢 ,报 伊闕 也,遂侵 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伊水》:“ 伊水 又北入 伊闕 。昔 大禹 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闕, 伊水 歷其间北流,故谓之 伊闕 矣。 春秋 之 闕塞 也。” 唐  张说 《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松柏接于 邙山 ,丘陵对于 伊闕 。”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河渠·禹凿龙门山》:“ 贾让 言 禹 凿 龙门 ,辟 伊闕 ,析 底柱 ,破 碣石 。” 清  姚鼐 有《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诗,有“西登 闕塞 眺 黄河 ”之句。 郭沫若 《我是怎样写五幕史剧<屈原>》:“ 秦 将 白起 战败 韩国 ,斩首二十四万于 伊阙 。” (2).古关名。在 伊阙 山上。 汉 末为镇压 黄巾 起义军,设置的八关之一。《后汉书·灵帝纪》“置八关都尉官” 唐  李贤 注:“八关谓 函谷 、 广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辕 、 旋门 、 小平津 、 孟津 也。” 百年(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