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白约的《游峨杂咏·其二》 全文:树倒因成路,林开忽见村。
 鸟音传木杪,梵语出云根。
 雪色连春夏,风声接晓昏。
 徘徊幽兴极,回首谢烦喧。
 
 参考注释鸟音《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赵岐 注:“鴃,博劳鸟也。”后以“鸟音”比喻难懂的语言。古多指四夷外国之语。 清  黄遵宪 《香港感怀》诗之五:“民气多羶行,夷言学鸟音。” 木杪 树梢 梵语 一种古印度语言,正如印度语法家(如帕尼尼Panini)所描述的,是印度和印度教的古典语言 云根(1).深山云起之处。 晋  张协 《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 唐  杜甫 《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诗:“ 忠州 三峡内,井邑聚云根。” 仇兆鳌 注:“ 张协 诗‘云根临八极’注:五岳之云触石出者,云之根也。”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醉归去松阴满身,泠然风韵,铁笛声吹断云根。” (2).山石。 宋  梅尧臣 《次韵答吴长文内翰遗石器》:“山工日斵器,殊匪事樵牧。掘地取云根,剖坚如剖玉。” 傅尃 《瘗鹤铭》诗:“墨痕斑驳蘚花溼,云根割取如人立。” (3).道院僧寺。为云游僧道歇脚之处,故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愒曾臺兮陟云根,坐涧下兮越风穴。” 唐  司空图 《上陌梯寺怀旧僧》诗之一:“云根禪客居,皆説旧吾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