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好事者或以二三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姜夔的《齐天乐·蟋蟀》 全文: 参考注释好事喜欢多事。爱参与他人事务的 二三(1).谓不专一;反复无定。《书·咸有一德》:“德唯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孔 传:“二三,言不一。”《晋书·慕容垂载记》:“虽曰君臣,义深父子,岂可因其小隙,便怀二三。” 宋 文天祥 《罗融斋墓志铭》:“不以利害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这事断要死争,二三不得的。” (2).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国语·吴语》:“﹝ 越王 ﹞曰:‘ 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 汉 王褒 《僮约》:“日暮以归,当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咏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浒传》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惊,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赶了二三里。” 石楠 《张玉良传》:“她一定会兴奋得两颊泛上荷红,上面滴洒着二三点露珠。” (3).约数,不定数。谓二成或三成。 汉 班固 《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4).约数,不定数。谓第二或第三。 宋 陈亮 《谢张侍御启》:“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数。” (5).约数,不定数。犹言再三,多次。《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妇於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6).即六。《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 张铣 注:“二三,谓 明帝 六年也。” 十万数目。一百个千。用以形容数量极多。《孟子·公孙丑下》:“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欲富乎?” 唐 杜甫 《渔阳》诗:“繫书请问 燕 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宋 陆游 《好事近》词:“驱退睡魔十万,有双龙苍璧。”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 致一(1).犹一致。《易·繫辞下》:“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清 谭嗣同 《仁学·界说》:“平等者,致一之谓也。一则通无,通则仁矣。” (2).专一。 宋 戴埴 《鼠璞·程苏争致斋》:“斋之禁荤,见於法令,乃禁五辛,虑耗散人之气,间其精诚,与禁饮酒、听乐、嗜慾,悲哀一同,欲其致一之妙通於神明耳。” 明 唐顺之 《赠宜兴令冯少虚序》:“静则可以致一而极其精爽之思。” 象齿象牙。《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唐 温庭筠 《织锦词》:“象齿熏鑪未觉秋。” 宋 姜夔 《齐天乐》词序:“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鬬。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鏤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楼观泛指楼殿之类的高大建筑物。《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可以居高明” 汉 郑玄 注:“高明,谓楼观也。”《后汉书·宦者传·单超》:“其后四侯转横……皆竞起第宅,楼观壮丽,穷极伎巧。” 宋 辛弃疾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词:“楼观纔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城邑如棋局,东则 岳神山 如屏,青松翠柏间隐隐有楼观。”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