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所托得地近京邑,此独隐晦遐方偏
释义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宋京的《玉局(原注:蜀事补亡。)》

全文:
君不见青阳老人飞下天,口宣至道朝群仙。
地中神人捧玉局,异事秘怪于今传。
龟城坤隅地有穴,俗说西与岷山连。
嵯峨古观森伟像,老柏惨澹含风烟。
令威已去城郭在,人物自改名依然。
亳州宫庭焕星斗,真皇行幸祥符年。
所托得地近京邑,此独隐晦遐方偏
安得老人洗此心,还我澹泊同古先。

参考注释

得地

(1).得到土地。《左传·成公二年》:“子得其国宝,我亦得地,而紓于难,其荣多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秦 兵不獘而多得地,是彊 秦 而弱 赵 也。”

(2).得到适宜生长的土壤。《艺文类聚》卷八八引 南朝 梁 沉约 《高松赋》:“鬱彼高松,栖根得地。” 唐 杜甫 《病柏》诗:“出非不得地,蟠据亦高大。” 宋 曹组 《好事近·梅》词:“ 江 南得地故先开,不待有飞雪。”

(3).谓发迹。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四折:“我父亲其时便説,有一子是个村廝憨郎,久以后你须得地,略把眼照覻休忘。” 元 无名氏 《马陵道》楔子:“ 庞涓 久后得地呵,此人是个短见薄识,絶恩絶义的人。”

京邑

京城

洞庭之与京邑。——唐· 李朝威《柳毅传》

隐晦

(1) 含糊、不易理解、不明朗或不清楚

文字写得很隐晦

(2) 有歧义而意义不清楚或不明确的

这个词义隐晦难懂

遐方

犹远方。 汉 扬雄 《长杨赋》:“是以遐方疏俗,殊邻絶党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蹻足抗首,请献厥珍。” 唐 白居易 《题郡中荔枝诗》:“已教生暑月,又使阻遐方。” 清 曹寅 《粤中丞送孔雀》诗:“絶嶠龙閒能致远,遐方珍贡自乘时。”

随便看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