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章甫的《隐静分题得静字》 全文: 平生苦爱閒,多病复便静。 每为林下游,忽若醉而醒。 茲山昔曾登,当暑毛骨冷。 碧霄环佩声,古木旌幢影。 五峰如高人,一一各秀颖。 俗驾难久留,佇立但俄顷。 别来三十载,往往梦清境。 从公得再来,共此春日永。 凭高惬幽思,即事发深省。 然灯战枯棋,临水瀹新茗。 兴阑下山去,妙处心已领。 晓雨湿篮舆,冲泥度前岭。
名句书法欣赏 每为林下游,忽若醉而醒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下游(1) 河流接近出口的部分,亦指下游附近的地区 (2) 比喻落后的地位 忽若(1).恍若,好像。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於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於是逍遥暇豫,忽若忘归。” (2).倘或,假使。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冥迹》:“其子听之感慟,因自誓:忽若作人,当再为 顾 家子。”《敦煌变文集·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可中修善到诸天,居处生涯一切全……忽若共君生那里,寻常自在免忧煎。” 蒋礼鸿 通释:“这段文章,‘可中’和‘忽若’并用,都是‘倘或’的意思。”《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伏愿世尊慈悲,少借威光,忽若得见慈亲,生死不辜恩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