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再作答徐天隐》 全文:建德真乐国,万里渺中州。
 除荡俗氛尽,心如九天秋。
 满船载明月,乃可与同游。
 平生期斯人,共挟风雅輈。
 定知诗客来,夜虹贯斗牛。
 执斧修月轮,链石补天陬。
 破的千古下,乃可泣曹刘。
 危柱鸣哀筝,知音初见求。
 成功在漏刻,尧舜去共吺。
 收此文章戏,往作活国谋。
 开纳倾万方,皇极运九畴。
 闭奸有要道,新旧随才收。
 
 参考注释成功 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 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三国演义》 漏刻(1).古计时器。即漏壶。因漏壶的箭上刻符号表时间,故称。《六韬·分兵》:“明告战日,漏刻有时。”《汉书·哀帝纪》:“漏刻以百二十为度。” 颜师古 注:“旧漏昼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道祖》:“山中无漏刻,乃於泉水中立十二叶芙蓉,因流波转,以定十二时,晷影无差焉。”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七:“国朝置天文院於禁中,设漏刻、观天臺、铜浑仪,皆如司天监,与司天监互相检察。” (2).顷刻。《汉书·王莽传中》:“捕斩虏 騶 ,平定东域,虏 知 殄灭,在于漏刻。”《资治通鉴·汉王莽地皇二年》:“ 莽 召问羣臣禽贼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 胡三省 注:“言得罪於天,死在须臾。”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一:“丁亥岁三月晦日,忽被急徵鋃鐺拖曳,命在漏刻。” (3).借指时间。 唐  刘长卿 《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诗:“ 沧州 离别风烟远,青琐幽深漏刻长。” 尧舜(1) 尧和舜。据说都是上古的贤明君主 (2) 泛指圣人 共吺见“ 共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