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柴望的《摸鱼儿(丙午归田,严滩褚孺奇席上赋)》 全文:问长江、几分秋色,三分浑在烟雨。
 何人折尽丝丝柳,此日送君南浦。
 帆且驻。
 试说著、羊裘钓雪今何许。
 鱼虾自舞。
 但一舸芦花,数声霜笛,鸥鹭自来去。
 年年事,流水朝朝暮暮。
 天涯长叹飘聚。
 衾寒不转钧天梦,楼外谁歌白纻。
 君莫诉。
 君试按、秦筝未必如锺吕。
 乡心最苦。
 算只有娟娟,马头皓月,今夜照归路。
 
 参考注释秦筝古 秦 地(今 陕西 一带)的一种弦乐器。似瑟,传为 秦  蒙恬 所造,故名。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 齐 侣发东舞, 秦 筝奏西音。” 晋  潘岳 《笙赋》:“ 晋野 悚而投琴,况 齐 瑟与 秦 筝。” 唐  岑参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诗:“汝不闻 秦 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宋  晏几道 《蝶恋花》词:“细看 秦 筝,正似人情短。” 清  陈维崧 《鹧鸪天·苦雨和蘧庵先生》词:“雪登麦积 秦 筝苦,雨歇丛臺 赵 女娇。” 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