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李白的《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以寄之》 全文:春华沧江月,秋色碧海云。
 离居盈寒暑,对此长思君。
 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
 梦魂虽飞来,会面不可得。
 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
 绿萝笑簪绂,丹壑贱岩廊。
 晚途各分析,乘兴任所适。
 仆在雁门关,君为峨眉客。
 心悬万里外,影滞两乡隔。
 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
 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烦。
 迷津觉路失,托势随风翻。
 以兹谢朝列,长啸归故园。
 故园恣闲逸,求古散缥帙。
 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毕。
 人生信多故,世事岂惟一。
 念此忧如焚,怅然若有失。
 闻君卧石门,宿昔契弥敦。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
 高风起遐旷,幽人迹复存。
 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
 安居偶佳赏,丹心期此论。
 
 参考注释簪绂冠簪和缨带。古代官员服饰。亦用以喻显贵,仕宦。 唐  李颀 《裴尹东溪别业》诗:“始知物外情,簪紱同芻狗。” 宋  范仲淹 《奏上时务书》:“凡居近位,岁进子孙,簪紱盈门,冠盖塞路。” 清  方文 《述哀》诗:“儿长粗能文,母日望簪紱。” 岩廊亦作“ 巖郎 ”。亦作“岩廊”。1.高峻的廊庑。《汉书·董仲舒传》:“盖闻 虞舜 时,游於巖郎之上,垂拱无为,而天下太平。”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堂边廡巖郎,谓巖峻之郎也。” (2).借指朝廷。 汉  桓宽 《盐铁论·忧边》:“今九州同域,天下一统,陛下优游巖廊,览羣臣极言。”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端拱巖郎,高居深视,以冕旒自蔽,而秋毫必察;以黈纊塞耳,而芥动必闻。”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卑人緑螘一生,青毡半世,志存丘壑,梦断巖廊。” 清  赵翼 《题周山茨观察老圃秋容图》诗:“君不见 陶 家篱、 韩 相圃,一在岩廊一环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