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一钩偃月镰新磨,置之叉头行两砣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元代王祯的《推镰》 全文: 参考注释一钩亦作“ 一钩 ”。 1.一个钩子。亦用于形容新月。 唐 韩偓 《雨村》诗:“雁行斜拂雨村楼,帘下三重幕一鉤。” 宋 惠洪 《秋夕示超然》诗:“一鉤窥隙月,数叶搅眠秋。” 元 贡师泰 《题丁元善炼师阳明楼》诗:“丹光散作霞千缕,劒气吹成月一鉤。” 茅盾 《子夜》十二:“满天的星,一钩细到几乎看不见的月亮。” (2).汉字附在横、竖等笔画末端的一个笔画。因成钩形,故称。 偃月(1).横卧形的半弦月。《太平御览》卷四引 汉 京房 《易飞候》:“正月有偃月,必有嘉主。” (2).泛称半月形。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寒兰荡》:“田畛细流,入池如偃月。” (3).指额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认为极贵之相。《战国策·中山策》:“其容貌颜色,固已过絶人矣;若乃其眉目准頞权衡,犀角偃月,彼乃帝王之后,非诸侯之姬也。” 鲍彪 注:“偃月,额骨。”《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相工 茅通 见后,惊,再拜贺曰:‘此所谓日角偃月,相之极贵,臣所未尝见也。’” (4).营阵名。《新唐书·突厥传上》:“大将将兵,柄不得专,一曰为偃月,一曰为鱼丽,三军万夫,环旋翔佯,愰骇之间,虏骑乘之。” 唐 方干 《狂寇后上刘尚书》诗:“纔施偃月行军令,便见台星逼座隅。”参见“ 偃月营 ”、“ 偃月阵 ”。 (5).指 唐 李林甫 的 偃月堂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岳侯追封》:“虽怀 子仪 贯日之忠,曾无其福;卒堕 林甫 偃月 之计,孰拯其寃!” 宋 林景熙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之十:“权臣坐 偃月 ,弃官如飘蓬。”参见“ 偃月堂 ”。 头行(1).头颈。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二折:“半片席斜铺在地下,两块砖掇在头行。” (2).指事情的开始部分。《水浒传》第一一四回:“看官只牢记关目头行,便知衷曲奥妙。” (3).见“ 头行人 ”。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