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 | 羡师通论近名教,为师条列终吾篇 |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许景衡的《赠五台妙空师》 全文: 参考注释通论(1).通达的议论。《后汉书·冯衍传下》:“讲圣哲之通论兮,心愊忆而纷紜。” 宋 苏轼 《谢翰林学士表》之一:“学虽篤志,皆场屋之空文;言不适时,岂朝廷之通论。” 清 归庄 《昆山石歌》:“贵玉贱石非通论,三献三刖千古恨!” (2).贯通诸说的言论。多用于书名。《后汉书·沛献王辅传》:“ 辅 矜严有法度,好经书,善説《京氏易》、《孝经》、《论语》传及图讖,作《五经论》,时号之曰《沛王通论》。”《晋书·束晳传》:“ 晳 才学博通……其《五经通论》、《发蒙记》、《补亡诗》、文集数十篇,行于世云。” 近名好名;追求名誉。《庄子·养生主》:“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清而容物,善不近名。” 明 李贽 《杂述·征途与共后语》:“余老矣,死在旦夕,犹不免近名之累。” 条列分条列举。《后汉书·张堪传》:“ 堪 先入据其城,检閲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 宋 朱熹 《白鹿洞书院学规》:“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孙尔準 ﹞復具疏条列善政,力保其无他, 文毅 遂获大用。” |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