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邵经邦的《游径山》 全文: 秦望山巅倚如掌,会稽奇穴来天上。 径山不比天目高,犹能放眼延萧爽。 瀛洲只在海东边,长江一泻何茫然。 天吴蹴水雪山拥,鹏鸟抟风隺背连。 芒鞋蹋遍云缥缈,千山万水何时了。 笑踞芙蓉最上头,指点乾坤一时小。 五峰拔翠碧云封,渊泉涌出金莲丰。 锡钵遗来降水怪,袈裟挂处收苍龙。 瑶华种种庄严境,遂使名山失真静。 何似昆崙未凿开,不惊龙象犹天幸。 我欲乘槎问汉津,三山夐隔蓬壶春。 暂栖佛曰穷清赏,自入空门避世尘。 飘飘如在神仙宅,夜半披衣坐磐石。 同攀皓月访古松,要识元星倚苍柏。 白云尽掩下方同,咫尺难论万里通。 毒龙带角悬岑塔,铁骑空嘶万木风。 玉堂真笔龙蛇势,净扫鸠坛散胸次。 可怜兴庆一代宫,惟勒丰碑两行字。 寒霜裂竹啸声哀,不见元猿独倚台。 千古禅心无此寂,百年浩气涌如雷。 回头独看三花树,雾灭荒山断归路。 扶桑已出鸦背红,博得浮生此真趣。 腐儒出处皆声名,大游不似维那行。 任他喝石千年在,不及朝阳一凤鸣。
参考注释不比 不同于,有差异,不可相比 不想今年不比往年。——刘半农《拟拟曲》 放眼 极目远望 放眼未来 萧爽(1).清净闲适。 唐 雍陶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四:“人来多爱此,萧爽似仙家。” 金 元好问 《少林》诗:“云林入清深,禪房坐萧爽。” 清 汪懋麟 《早过南坞》诗:“东华满尘垢,萧爽是城西。” (2).凉爽;凄清。 宋 陆游 《感秋》诗:“秋堂露气清,萧爽入毛骨。” 元 刘祁 《游西山记》:“见白云数缕出东山,延布南岭上,状如飞龙蜿蜒,山中露气萧爽。” 明 李东阳 《谢谢方石惠石棋子》诗:“空堂无人石枰响,病骨先秋觉萧爽。” (3).萧洒自然。 宋 周密 《图画碑帖续钞》:“ 伯时 为 米芾 作《山阴图》,精神萧爽,令人顾接不暇。” 清 吴骞 《拜经楼诗话》卷一:“诗极萧爽,或传 吕纯阳 所作。” (4).犹萧飒。风吹树木的声音。 三国 魏 阮籍 《首阳山赋》:“树丛茂以倾倚兮,纷萧爽而扬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