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魏了翁的《约书院诸友过石洞津检校堤役》 全文: 天阔山头头,江空石齿齿。 清霜肃宇宙,物物露根柢。 是开明年春,万汇从此始。 人事胡不然,临流方识不。 断岸百尺悬,赤子命如寄。 示人亦真切,犹作秦越越眎。 我忧不能释,人谓我俗吏。 吏安能俗人,亦人自俗尔。 神天及游衍,忠信在参倚。 是间炯然存,精粗莫非事。 况逢道义友,眷眷不余弃。 至理互相发,俗氛安能滓。 夜寒人欲归,渔火飐汪泚。 照我方寸心,悠悠发长喟。
名句书法欣赏 是间炯然存,精粗莫非事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炯然(1) 明白的样子 炯然不惑 (2) 形容明亮 炯然如日 (3) 眼光锐利 两目炯然 精粗亦作“ 精麄 ”。亦作“ 精麤 ”。1.细微和粗大。《礼记·乐记》:“礼乐偩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 郑玄 注:“精粗,谓万物大小也。”《庄子·秋水》:“夫精粗者,期於有形者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史记·天官书》:“终始古今,深观时变,察其精粗,则天官备矣。” (2).精密和粗疏。《礼记·王制》:“布帛精麤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於市。” 唐 韩愈 《示儿》诗:“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麤。”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 (3).精良和粗劣。《管子·地图》:“人之众寡,士之精麤,器之功苦尽知之,此乃知形者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不辨人物之精粗,而委以品藻之政。” 宋 俞文豹 《吹剑录》:“木石精麄,随宜而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选择精粗,揣量肥瘠,若屠肆之鬻羊豕。” 莫非(1)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你不赞成?你莫非不为全社着想? (2) ——表示疑惑不定的推测语气,相当于“别不是” 莫非这事就是他们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