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清远的《标指六偈(并叙)·入道》 全文: 道本无瑕,拟心已差。 才生眹兆,遍界空花。 若欲全举,除非直与。 不用增添,现成规矩。 洞彻根源,法法周圆。 灵明法尔,妙绝言诠。 言诠不得,得亦差忒。 迥出根尘,古今取则。 存不可见,亡兮对面。 匪存匪亡,森罗自现。 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心法齐照,境智甚深。 心忘照灭,境智同歇。 一道通同,十方俱摄。 生死涅槃,元无两般。 四生六道,息苦停酸。 平等大道,无有邪正。 胡汉不来,欲何为镜。 像虚镜皎,镜像斯照。 像去镜亡,千圣非妙。 此门难入,唯君自息。 若入此门,半钱不直。 不直半钱,万国争观。 所以说云,大道体宽。
参考注释四生佛教分世界众生为四大类:一、胎生,如人畜;二、卵生,如禽鸟鱼鳖;三、湿生,如某些昆虫;四、化生,无所依托,唯借业力而忽然出现者,如诸天与地狱及劫初众生。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 梁 高祖 武皇帝 绍隆三宝,弘济四生。” 唐 王维 《为僧等请上佛殿梁表》:“然后以无碍慧,大化羣物,将使四生皆度。”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三折:“想我佛门中,自一气纔分,三界始立,缘有四生之品类,遂成万种之轮迴。”参阅《法苑珠林》卷八*九。 六道(1).谓耳、目、鼻、口及下*体之前后二孔。《管子·君臣下》:“四肢不通,六道不达,曰失。” 尹知章 注:“六道,谓上有四窍下有二窍也。” (2).佛教语。谓众生轮迴的六去处: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 南朝 陈 徐陵 《报德寺刹下铭》:“三心断缚,六道除怨。”《新唐书·傅弈传》:“ 西域 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吓愚欺庸。” 停酸谓受尽苦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