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了得宗门事,何忧常住贫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戴复古的《万杉长老秀痴翁见示五言次韵》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了得(1) 用于句末,常跟在“还”字后面,表示情况严重 如何了得 (2) 能干;有本事 正思想大郎了得 (3) 了却,了结 恐你此行未必了得事也! (4) 懂得 未曾了得 了得些刀枪 宗门(1).宗族;同族。《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今车骑将军 騭 等虽怀敬顺之志,而宗门广大,姻戚不少,宾客姦猾,多干禁宪。其明加检勑,勿相容护。”《后汉书·崔駰传》:“ 建武 初,朝廷多荐言之者, 幽州 刺史又举 篆 贤良。 篆 自以宗门受 莽 伪宠,慙愧 汉 朝,遂辞归不仕。” (2).佛教语。禅宗的自称,而称其他各宗为“教门”。 前蜀 贯休 《春送禅师归闽中》诗:“大化宗门闢,孤禪海树凉。”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余偶论 唐 宋 大家七言歌行,譬之宗门, 李 杜 如来禪, 苏 黄 祖师禪。” (3).指本门教派。 唐 张九龄 《请御注道德经及疏施行状》:“天旨玄远,圣义发明,词约而理丰,文省而事愜,上足以播玄元之至化,下足以阐来代之宗门。” 常住(1).佛教语。永存。《法华经》卷一:“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苏跋陀罗窣堵波》:“勿谓如来毕竟寂灭,法身常住。”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孔子说与楞严经合》:“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復变坏。” (2).法无生灭变迁称作常住。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法身与金刚齐固,常住与至理俱存。”《南齐书·顾欢传》:“此非所归,归在常住。” (3).僧、道称寺舍、田地、什物等为常住物,简称常住。《云笈七籤》卷一二二:“道士用常住物如子孙用父母物耳,何罪之有?” 唐 冯翊 《桂苑丛谈·太尉朱崖辩狱》:“太尉 朱崖 出镇 浙 右,有 甘露 知主事者诉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隐用。”《水浒传》第六回:“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个云游和尚引着一个道人来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没的都毁坏了。” 清 钱谦益 《扬州石塔寺复雷塘田记》:“近寺有雷塘田一千二百五十五亩,寺僧开垦作常住田。” (4).道观中的主事者。《云笈七籤》卷一二二:“尊师令其家各备香油为之焚香……常住亦为办斋食供养。”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