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南北朝吴迈远的《长相思·晨有行路客》 全文: 晨有行路客,依依造门端。 人马风尘色,知从河塞还。 时我有同栖,结宦游邯郸。 将不异客子,分饥复共寒。 烦君尺帛书,寸心从此殚。 遣妾长憔悴,岂复歌笑颜。 檐隐千霜树,庭枯十载兰。 经春不举袖,秋落宁复看。 一见愿道意,君门已九关。 虞卿弃相印,担簦为同欢。 闺阴欲早霜,何事空盘桓。
参考注释相印相投合,相一致。 鲁迅 《集外集·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 丞相之印。《战国策·秦策三》:“ 应侯 因谢病,请归相印。”《史记·张仪列传》:“乃以相印授 张仪 ,厚赂之。” 唐 韩愈 《桃林夜贺晋公》诗:“手把命珪兼相印,一时重叠赏元功。” 担簦背着伞。谓奔走,跋涉。 南朝 宋 吴迈远 《长相思》诗:“ 虞卿 弃相印,担簦为同欢。” 宋 张孝祥 《卜算子》词:“万里去担簦,谁识 新丰 旅。”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序》:“担簦追师,不远千里。” 同欢共同欢乐。亦指共相欢乐之人。 汉 蔡邕 《上始加元服与群臣上寿表》:“臣妾万国,遐邇大小,一心同欢,同喜逸豫,式歌且舞。” 南朝 宋 吴迈远 《长相思》诗:“ 虞卿 弃相印,担簦为同欢。” 唐 李颀 《圣善阁送裴迪入京》诗:“清吟可愈疾,携手暂同欢。” 唐 朱湾 《咏柏板》:“既能亲掌握,愿得接同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