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禁中时谔谔,天下免忉忉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 全文: 参考注释中时(1).午时。《后汉书·方术传上·李南》:“明日中时应有吉问。”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肉芝﹞五月五日中时取之,阴乾百日。”《陈书·儒林传·沉洙》:“若其日有长短,分在中时前后。” (2).不好也不坏的时机。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豆》:“春大豆次植穀之后,二月中旬为上时(一亩用子八升),三月上旬为中时(用子一斗),四月上旬为下时(用子一斗二升)。” (3).古代以春、夏、秋、冬四时配木、火、金、水四行,另分立秋前十八日配土,名为“中央时”,简称“中时”。后因以泛指夏末。 唐 贾岛 《送僧》诗:“中时山果熟,后夏竹阴繁。”参阅 清 王夫之 《礼记章句·月令·季夏》。 谔谔正言批评 众人之唯唯,不若直士之谔谔。——《韩诗外传》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史记·商君传》 天下(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忉忉(1).忧思貌。《诗·齐风·甫田》:“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毛 传:“忉忉,忧劳也。” 孔颖达 疏:“忧也,以言劳心,故云忧劳也。” 汉 扬雄 《法言·修身》:“田圃田者莠乔乔,思远人者心忉忉。” 唐 白居易 《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诗:“动人名赫赫,忧国意忉忉。” (2).啰嗦,唠叨。 宋 欧阳修 《与王懿敏公书》:“客多,偷隙作此简,鄙怀欲述者多,不觉忉忉。”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交际》:“思得足下一书,不翅饥渴,故不得不忉忉也。”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