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轼的《赠莘老七绝》 全文: 嗟余与子久离群,耳冷心灰百不闻。 若对青山谈世事,当须举白便浮君。 天目山前渌浸裾,碧澜堂下看衔舻。 作堤捍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 夜来雨洗碧巑岏,浪涌云屯绕郭寒。 闻有弁山何处是,为君四面竟求看。 夜桥灯火照溪明,欲放扁舟取次行。 暂借官奴遣吹笛,明朝新月到三更。 三年京国厌藜蒿,长羡淮鱼压楚糟。 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 乌程霜稻袭人香,酿作春风霅水光。 时复中之徐邈圣,无多酌我次公狂。 去年腊日访孤山,曾借僧窗半日闲。 不为思归对妻子,道人有约径须还。
参考注释天目山山名。在 浙江 临安县 境内。分东西两支:东支名 东天目山 ,西支名 西天目山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五:“ 天目山 ……有两峯,峯顶各一池,左右相对,故曰 天目 。”多奇峰、竹林,为 浙西 名胜地。最高峰为 龙王山 ,高1587米,在 西天目山 。道教谓为“三十六小洞天”之一,名“天盖涤玄天”。见《云笈七籤》卷二七。 堂下(1).宫殿、厅堂阶下。《公羊传·宣公六年》:“仡然从乎 赵盾 而入,放乎堂下而立。”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 中山 素*女抚流徵於堂上,鸣鼓 巴俞 作於堂下。”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2).殿堂下的人。借指侍从。《韩非子·内储说下》:“乃召其堂下而譙之,果然,乃诛之。” 陈奇猷 集释:“《説文》:‘堂,殿也。’堂下,盖谓殿堂下之人。” (3).神名。《史记·封禅书》:“ 荆 巫,祠 堂下 、 巫先 、 司命 、 施糜 之属。” 衔舻船连着船。 宋 苏轼 《赠孙莘老》诗:“ 天目山 前渌浸裙,碧澜堂下看衔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