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齐河道中作》 全文: 历历齐郊已三日,物力民情亦粗悉。 鸡鸣犬吠达四境,饥食寒衣足千室。 民风迥不与昔同,信知敦俗由年丰。 年丰余福灾余罪,此责岂诿诸群工。 群工迩来喻我意,丰不伪陈灾不讳。 但须终始行以诚,天必降康民受赐。 前岁流离即此民,今来皆作饱煖人。 道路感谢尔莫频,尚冀风俗归温淳。
参考注释迩来 最近以来 不讳(1).不隐讳。《楚辞·卜居》:“寧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 汉 王充 《论衡·效力》:“ 谷子云 、 唐子高 章奏百上,笔有餘力,极言不讳,文不折乏,非夫才知之人,不能为也。” 宋 苏轼 《上韩枢密书》:“盖尝深言不讳矣,明公不以为过。”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惟因家事落然,不能无藉於禄仕,其见之吟咏者亦自不讳。” (2).不避尊长的名字。《礼记·曲礼上》:“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 (3).死亡的婉辞。《管子·戒》:“ 管仲 寝疾, 桓公 往问之曰:‘ 仲父 之疾甚矣,若不可讳,不幸而不起此疾,彼政我将安移之?’”《汉书·丙吉传》:“君即有不讳,谁可以自代者?” 颜师古 注:“不讳,言死不可復讳也。”《西游记》第十回:“皇上脉气不正,虚而又数,狂言见鬼;又诊得十动一代,五臟无气,恐不讳只在七日之内矣。” 叶圣陶 《穷愁》:“倘以奉养有缺,致促其残年,一旦不讳,吾罪当入何等地狱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