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五四运动 |
释义 | 五四运动拼音:wǔ sì yùn dòng五四运动怎么写好看
五四运动的解释[the May 4th Movement of 1919]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抗议巴黎和会承认日本接管德国侵占我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的无理决定,运动很快扩大到全国 详细解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战胜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会议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获得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北洋军阀政府竟准备签字承认。5月4日,北京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高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示威队伍还火烧交通总长曹汝霖住宅,痛打在曹家的驻日公使章宗祥。军阀政府逮捕学生三十余人。学生立即罢课。6月3日后,上海工人发动罢工声援,全国响应,掀起“六三运动”,形成了以学生斗争为先导,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订“二十一条”时驻日公使)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次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词语分解
|
随便看 |
汉语词典包含374830条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