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一泻千里 |
释义 | 一泻千里 拼音:yī xiè qiān lǐ,简 拼:yxql 一泻千里的解释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成语出处: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成语例句:方希直如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 繁体写法:一瀉千裏 注音:ㄧ ㄒㄧㄝ ˋ ㄑㄧㄢ ㄌㄧˇ 一泻千里的近义词:
一泻千里的反义词: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速度快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water rushes down and covers hundreds of miles of land 俄语翻译:могучий разлив <течь стремительно> 日语翻译:一瀉千里(いっしゃせんり) 其他翻译:<法>avance impétueuse,irrésistible 成语谜语:开了闸的河水;最湍急的河流 读音注意:泻,不能读作“xiě”。 写法注意:泻,不能写作“写”或“泄”。 歇后语:长江流水 |
随便看 |
成语词典包含56657条成语解释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故事及用法解析,是成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